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一市五郡隔江相望,面积2497.6平方公里, 边境线总长260.5 公里,是全国惟一的朝鲜族自治县。长白县立足于边境山区实际,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布局调整工作,强化教育管理,民族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全县有朝鲜族各级各类学校5所,其中朝鲜族独立完全中学、独立完全小学各1所,分别是朝鲜族中学和朝鲜族实验小学;朝汉合一的中心校2所(十二道沟镇中心校、十四道沟镇中心校),县幼儿园1所。民族学校现有教师141人,学生521人(其中小学207人、初高中314人)。在课程设置上民族联校除了朝鲜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用本民族语言授课外其他学科借助汉族教师来授课。朝鲜族实验小学除汉语文以外都用本民族语言授课;朝鲜族中学个别年级的数学、信息技术、英语(选修课)、汉语文有汉族教师授课,其他科目都用本民族语言授课。
一、民族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优先解决热难点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规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民族文化保护管理条例》等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对民族教育的发展予以保障。优先选拔、培训朝鲜族教师干部,在朝鲜族学校教师录用、聘任方面给予“特事特办”的优惠政策,在教师评优评先、晋级方面予以倾斜照顾,对民族学校教师编制和岗位设置比例上也给予适度倾斜。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国家、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通过落实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贫困学生助学、信息技术设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各种专项资金,积极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县政府设立了每年18万元的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县城民族学校已实现“民族中小学校(班)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学校的2倍核拨”;2013年投入1300余万元新建5226平米的朝鲜族中学综合楼;2015年,投资122余万元,“全面改薄”项目完成了朝鲜族实验小学3672平方米的教学楼维修改造;累计投入168万元为民族学校购置电教设备,为民族学校添置微机350台,购置、配备了多媒体语音等教学设备。加大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力度。2017年,成功申请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县项目基地,按照项目协议要求,实施了县域学校光纤骨干网络扩容改造项目,进行百兆光纤进校园建设。
二、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模式
一是认真实施科研带动战略,坚持“以实际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的原则,“十三五”期间,以省级重点课题“双语双文化”实践研究、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研究等项目为载体,重点搞好“双语”教学研究,开展多层次双语教学研讨会。二是坚持对朝鲜族教师进行多层次双语教学培训,分批次选派骨干教师赴外地培训学习。县政府每年倾斜投入专项资金,学校积极争取省厅“双语”教师专项培训经费,保障双语教师跨国、跨省学习经费。三是进一步改革双语课堂教学,在民族学校充实选配英语教师,全面选修英语课,并鼓励汉族等其他民族学生入校学习,探索对汉族学生进行朝鲜语教学的新路子。目前,朝鲜族学校基本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双语化”和“双语兼通”目标,在全省民族中小学“三语”竞赛中,我县民族学校中小学生多次名列前茅。
(二)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借鉴全国教改先进地区教改模式,开展“小班化教育”教改实践。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定期邀请延边等民族地区教育专家到校讲座,安排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强化师资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师资质量。同时,加强民族教育交流工作,我县先后承办了民族教育现场会、小班化教学研讨会等多次省、市、县级交流活动。系列举措,使我县在全省民族中小学“三语”基本功竞赛中,连续五次蝉联团体冠军。高中入学率、升学率均处于全市先进行列,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朝鲜族中学先后有12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长白朝鲜族中学多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连续多年保持全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三、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一)坚持语言特色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朝鲜族学校基本用朝鲜语授课,朝鲜语文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加强汉语的学习。在部分汉族学校开设朝鲜语课程,让汉族学生了解朝鲜族民俗和历史文化。在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中,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全县督导评估体系。
(二)加强礼仪文化建设
为了加强民族传统礼仪教育,朝鲜族实验小学积极争取资金,建立了民族传统文化礼仪教室,开发了朝鲜族传统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教材,坚持开设民族礼仪课,有专门的礼仪教师教授民族传统文化礼仪,课程共设计了“语言、服饰、交往、节庆习俗和民族传统”等内容,民族学校还定期邀请朝鲜族家长和民间艺人一起参与,共同开发民族礼仪课程,有效将朝鲜族民族传统得以传承发扬。
(三)多渠道传承民族文化
利用县庆、民俗文化节、青少年宫活动演出、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借助朝鲜族自治县的人才优势,聘请朝鲜族民间艺人教授伽倻琴、四物乐、长鼓、手鼓等朝鲜族传统乐器,组织师生在民俗文化节期间进行尤茨和荡秋千比赛等,寓教于乐,有效传承民族文化。县职业高中开设舞蹈专业,与县民族歌舞团联合办学,系统学习朝鲜族歌舞,在民俗文化节上演出,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的同时,使朝汉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得到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