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峥嵘岁月
来源:长白县人民政府

 1946年初,我参加东北人民解放战争负伤后,即撤到后方通化市二道江地区陆军医院治疗。

  1946年6月我伤愈后,通化军分区刘西元司令员找我谈话,介绍了东北我军处于艰苦的战略防御阶段情况及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指导原则。为了建立后方根据地与扩充兵源,刘司令指示我到长白县建立地方武装长白县公安大队。6月25日,我带领22名伤愈后的连排干部来到长白县。当年,党组织没有公开,县民主联合政府刚刚成立,张尊五任县长,刘彤桂任县建国联合会主任,张侠任县公安大队长,我任副政委。

  1946年9月,通化地委任命于康同志为长白县委书记,并来县组建长白县委兼县公安大队政委,张侠为县公安大队长,我任大队副政委。后期,张侠调走,我任县公安大队长兼政委。

  我到长白初期,人民政权刚刚建立。由于没有富有指挥作战能力的武装干部,县公安大队还没有组建,只有一个几十人的公安中队,有一个大队副,文书张文通(十三道沟人)。这个中队除了保卫地方治安外,还要抽出部分战士为公安局看守在押犯人。根据军区指示,我们在这个中队基础上,正式组建长白县公安大队。到1946年底,县大队又在十三道沟、八道沟两个区建立了公安中队。县大队公安战士达400余人。时年,正是“四保临江”艰苦年代,为了巩固后方根据地,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和剿匪,为主力部队扩充兵源,配合土改和巩固各级人民政权,我们认真贯彻了东北以赴地投入了开辟根据地的斗争。首先对扩建的部队中全体战士进行了普遍的清理和整顿。部队战士经过清理整顿,开展诉苦运动,反霸剿匪锻炼和军事训练后,军事素质大为提高,为取得战略防御阶段的作战胜利,组织了可靠的力量。从此,县公安大队走上了扩充主力兵源,巩固提高地方武装,稳步发展壮大的扩军道路。

  当年县公安大队主要的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剿匪反霸,保卫各级人民政权和土地改革,向前方主力部队输送兵源,开展大生产运动,保障部队供给。在掀起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我们吸收了大批翻身农民子弟入伍。在参军热潮中,涌现出“五子登科”、妻子送丈夫、刮胡子超龄参军的佳话。二道岗地区,一次就有100余名朝鲜青年参了军。1947年春,仅10余天时间,全县就有近400名青年入了伍。为了支援“四保临江”的主力部队,县公安大队于1947年春,将300余名优秀战士(多数朝鲜族),输送到三纵九师。1947年末;县大队又将一个中队输送到通化军分区独立师一团一营。后来,这个中队成子模范连队。

  1946年10月,国民党侵占了辽宁、安东主要城市;相继通化、集安失守,辽宁、辽东军区及辽东日报社、造纸厂等单位及陆军医院和伤员3万余人撤到长白县。当年全县才3万多人口,人烟稀少,粮食困难,接待安置十分艰巨。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莫文骅,也率部分留守人员到达长白大后方。这时,我们县公安大队部迁到梨树沟子。莫文骅主任来到长白后,立即召开了县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了“七道江军事会议”精神和军分区指示,这是支援“四保临江”的一次重要会议。“七道江会议”是坚持南满斗争改变南满危急的基点,是保卫临江、扭转东北我局的序幕。县公安大队遵照七道江军事会议精神和县委指示,一要大力扩军,二要加强军事训练,三要为前线主力部队不断输送兵力,四要发扬南泥湾精神,保障供给,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县公安大队派一部分战士到二十道沟伐木,派一部分战士去开荒种菜,派部分战士到二道岗地区开荒种地,派一部分战士去种植、生产“黑金”。有了“黑金”,就可以到敌战区换回大量军用物资。由于我们开展大生产运动搞得好,不但保障了部队的供应,而且受到上级机关的表扬和嘉奖。

  在维护长白治安和剿匪中,县公安大队也作了不少工作。1946年春,一股几十人的武装土匪,从临江六道沟窜到我县十三道沟西岗。县公安大队立即派出一个中队,与李红光支队一个小队联合围剿,将这股土匪击溃。由抚松漫江到四栋房地区一股叛匪,也被我县公安大队派出一个侦察队击灭。1947年秋,县公安大队一名侦察员,在梨树沟附近,被二名贩毒分子杀害。县公安大队闻讯后,立即派出公安战士追剿,在漫江镇扑获,后枪决。由于武装土匪被彻底肃清,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长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各级地方政权的建设与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并为我军最后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巩固的后方基地。

  1948年,沈阳解放前后,县公安大队全部升为主力部队,编入第四野战军,长驱南下,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全中国。

  长白县公安大队的创建与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是通化军分区和长白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长白县各级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全力以赴支援了公安大队和人民子弟兵。时隔40余年后的今天,我一直感激长白县委和各级政府及全县父老对县公安大队的支援。

  注:秦燃,1946年任长白县公安大队副政委,是长白县建立地方武装的创始人之一。离休前曾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作者:孙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