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长白人民为解放战争作出贡献
来源:长白县人民政府

  1946年秋,蒋介石军队占领四平后,妄图先侵战我南满解放区,转而进攻北满。10月间,以其主力8个师约10余万人,分三路向我南满进攻,先后一度侵战了安东(今丹志)、海龙、梅河口、辉南、通化等解放区,南满人民又重陷于苦难之中。中共中央南满分局、辽东军区、安东省委、辽东省委机关大部分及我主力部队三纵队、四纵队都挤在临江一带,粮食供应困难,装备不足,兵员补充来源少,形势十分危急。

  我原在辉南县任县委书记。9月底,到通化参加全省县委书记会议后,省委告诉我:分局已决定三、四纵队将坚决坚持南满,保卫长白山根据地。组织决定调我到长白县任县长,让我带领部分伤员和老弱幼儿,到长白县妥善安置。临走时,省委组织部长刘汉生及分局领导指示我,要把长白变成“支援前线的大后方”。我服从省委决定,愉快地来到长白县工作。

  1946年9月末我启程来长白时,正赶上长白县政府有一辆烧木炭的汽车停在临江,于是我就和老弱幼儿一同乘坐这辆车启程,随同我们一起走的还有去长白任公安局长的公士衡同志。汽车从临江出发,途径六道沟、八道沟、宝泉山、撩荒地、十三道沟、半截沟等地。因汽车破旧,道路难行。费了不少周折,途中又有散匪骚扰,总共400多华里路程,走了好几天才到长白县。

  我到达县城后,原县长张尊五和县委副书记兼建国联合会主任刘彤桂向我介绍了长白县工作情况(张尊五县长交待工作后,调通化专署另行分配)。

  长白县,是1945年冬解放的,全县仅有3万多人口,其中朝鲜族占五分之一左右。长白县南临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惠山镇隔江相望。县城北依长白山,山有上闻名世界的长白山天池。该县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大豆、高粱、小米及杂粮。山区林木繁茂,盛产人参、鹿茸、木耳等特产。长白解放后,首先成立建国联合会,之后又成立县人民政府和长白县委,并进行了清奸、反霸的反封建斗争。长白与朝鲜山水相连,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经常来往接触。当时朝鲜还驻有苏联红军部队。来长白前上级领导一再嘱咐我们要搞好中朝两国关系,团结好苏联红军。

  我到任之后,又组成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于达康任县委书记,刘彤桂任县委副书记,委员有于达康、刘彤桂、白介夫、张侠、公士衡和我。县政府由我任县长,李冀任副县长。继之,又充实了基层区委、区政府的机构和干部。根据南满解放战争形势,长白县委决定当时中心工作主要有三条:一是发动群众进行民主革命与土地改革;二是支援前线,安置好伤员及老弱妇幼;三是做好秋收保粮工作。工作分工是:留我和张侠同志在县主持日常工作,作好支前、安置伤病员及妇幼工作(当时辽宁省委各单位家属,大部分来到长白县),其余县委领导与省委领导干部,组成农村土改工作队,深入全县各区村,发动群众,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反封建斗争。

  当时正处于四保临江战役期间,前线伤员陆续够移到长白县,辽东银行、安东造纸厂、辽宁省民政干校及辽宁、辽东一部分机关,相继转移到长白。不到2个月时间,转移到长白县的机关、伤员、老弱妇幼、干部达3万余人,相当于全县人口的总和。要接待安置这么多人,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当时,县委、县政府及各区政府全力投入这项工作。全县各地医院、学校、机关及老乡家都住上干部和伤员,真是“军民一家”啊!

  长白县过去遭受日伪统治,地荒民穷,要解决3万人的吃穿问题,确是一项艰巨任务。可是,长白解放后,全县人民无限热爱党和人民子弟兵,他们尽最大努力协助政府,把最好的被子拿给伤员盖,把粮食、猪肉、鸡蛋送给伤员吃。县政府还动员医务部门,向伤员献医献药,并请懂山草性能的同志,带领机关、医院一批医务人员进山采药,带回加工选用。安东造纸厂有十几名日本医生和护士,带来一部分药品,厂领导得知伤员缺药,便主动把好药献给伤员治病。

  长白县是高寒山区,严冬气温下降到三、四十度。许多伤员、家属过冬取暖成了大问题。当时,长白煤矿还未开采,于是,县政府就发动全县武装后勤人员进山打柴,不到一个月就打回数万斤,成绩十分可观。县政府通过谈判,从朝鲜惠山买来一部分煤炭,终于解决了燃料和取暖问题。

  1947年初,辽宁省政府派来民政厅长王子文同志,他通过分局从北满经图们越境,从朝鲜铁路运来一批粮食(其中有不少面粉)。我们把大米、白面全都给伤员吃,工作人员一律吃粗粮。王子文厅长十分关心伤员,他经常到兵站或挨门慰问伤病员。县政府经常组织慰问团,带上慰问品,敲锣打鼓扭秧歌,唱着《军民一家人》歌曲去慰问伤员。伤员们十分感动,想家的也不想了,大批伤员还未痊愈,就纷纷要求重返前线。

  四保临江战役打响后,专署经常给县政府布置紧急支前任务。县政府不只发动全县妇女为前线战士做军鞋、慰问袋、写慰问信,而且还在全县设立10个兵站,接送安置伤员。并在全县各地动员3千多名青壮年参军参战。截至1947年5月统计,全县动员5千多人,组织720多付担架,编成近80个担架大队,360多辆大车,从临江往长白运送伤员,胜利地完成了支前任务。

  长白县与友邻朝鲜一江之隔,两国关系十分融洽。凡是两国往来或县与惠山镇之间关系事宜,我们都本着团结互利、平等协商精神去解决。我到长白后,主动出国到惠山郡拜会了郡领导。辽东军区莫文骅主任亲临长白视察支前工作时,除指示我县作好支前工作外,对中朝关系作了指示:一要与友邻朝鲜搞好团结;要处理好睦邻关系,县与郡之间的地方性事务往来;三要处理友邻重大问题时,需先请示省委。莫文骅主任还让我陪同他出国去了朝鲜惠山郡,拜会了郡领导,并在那里参加了联欢晚会,盛况空前,十分感人。

  长白县是朝鲜族聚居地区。朝鲜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历来汉朝两族一道,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县政府认真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惯和语言文化,平等互利解放民族之间矛盾。当时,长白县伤员多、医院少,住不下伤员。有人提出将长白朝鲜族中学停办,改成医院住伤员。县政府经慎重考虑,这样不利于发展民族教育,拒绝这项建议,将这座朝鲜族中学保留下来。

  1947年,按省委和专署指示,除了作好四保临江战役的支前工作,重点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11月,我奉命调辽东分局另行分配工作。

  回忆长白人民为 “保国保家,参军支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至今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注:关一键,陕西省吴堡县人,从少年时代就投身于人民解放事业。他于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内蒙古鄂托旗工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副书记、晋绥陕甘宁联防司令部机要科长,辉南县委代理书记,长白县县长,东北财政部军费军需局副局长,东北盐务局长,盐务总局副局长,中央轻工部设计院党委书记、院长。1984年3月20日因病治无效,于北京逝世。

作者:孙成钰